白色和透明油墨目前在数字印刷中很常见,可实现多样化、高影响力的应用,从而带来巨大价值。 尽管白色油墨在技术上存在挑战(颗粒沉淀、不经常使用),需要特定的打印机功能,但白色和透明油墨都可以在非白色承印物上打印出多层图形、鲜艳的印刷品、触感纹理和斑点装饰。 这些功能有助于印刷商提供差异化服务,强调价值而非价格。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白色墨水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从紫外线固化打印机开始,现在还包括生态溶剂和乳胶。 此外,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也开始提供透明油墨。 然而,并非所有打印机都包含这些墨水,它们通常是作为可选附件提供的,那么这些额外墨水有什么优势,是否值得额外花费呢?

在选择安装白墨通道之前,需要考虑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白色墨水含有非常大颗粒的二氧化钛,它是产生白色的颜料。 这些微粒很重,会沉到墨水槽底部,并可能导致某些喷墨打印头堵塞。 不过,这两者都不会对现代打印机造成严重障碍。 从理论上讲,油墨分散体应能使颜料均匀地悬浮在油墨中,但通常情况下,白色油墨槽会安装一个搅拌油墨的系统,以阻止较重的颗粒沉积在槽底。

白色墨水通道也应使用再循环,即墨水被迫在墨水系统中循环,这也有助于防止沉淀。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打印机供应商可能会在墨水槽和喷头之间使用有限形式的墨水再循环。 对于白色墨水,最好再循环也包括喷头本身,直至喷嘴背面,以减少干墨水聚集在喷嘴周围的风险。

这是因为白色墨水的第二个问题–你不需要在每次作业中都使用它。 这意味着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使用白色墨水通道。 喷墨头不喜欢闲置,因此防止喷嘴堵塞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喷墨头运转。 打印头的再循环 – 不仅仅是墨水系统 – 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许多打印机可能会为白色墨水通道使用不同的打印头或不同的变体。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与其他颜色不同,很难在大多数打印机上加装白色墨水通道。

白色墨水的墨盒通常比其他颜色的小,因为它的使用率不高,而且每升的成本通常也比其他颜色的高。 不过,依靠白色墨水产生的一系列效果应该可以让你收取更高的整体费用,因此大多数用户都表示白色墨水很容易收回成本。

一种常见的效果是多层印刷,用于背光薄膜或日/夜橱窗图案。 这些效果包括同时在同一承印物上打印两个独立的图像。 为此,您需要一个白色图层来分隔不同的图像,防止一个图像透过另一个图像显示出来。

在非白色材料上印刷时,白色油墨还可用作底层涂料,帮助将颜色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许多基材都是白色的,但也有许多金属或镜面基材以及木板和瓦楞纸板,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彩色材料可能更便宜。 在某些市场,如纺织品市场,白色油墨是在深色材料上进行印刷的必要条件。

在透明薄膜上印刷时也是如此,白色底层可以使图案更加突出。 同样,在透明薄膜上单独使用白色墨水也会非常醒目,尤其是橱窗图案。

白色还可用于点缀效果、突出某些文字或帮助突出图形的特定区域,并增加额外的 “流行感”。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推出的 Adobe PDF 印刷引擎(构成许多最流行 RIP 的基础)将包含一项新功能,用于自动设置白色遮罩,以消除印前阶段设置白色遮罩的一些麻烦。

透明或清漆墨水

考虑到这些优点,我们很难回想起白色墨水曾被视为不寻常的选择的时代。 如今,它已变得相当普遍,大多数打印服务提供商都应该至少有一台打印机可以提供白色。 因此,打印机供应商自然会寻找新的效果,透明油墨(通常被称为清漆)现在开始流行。

管理透明油墨不存在任何技术难题,因此唯一的问题是为并非每次作业都使用的油墨专用喷头和油墨通道的成本。

透明油墨或清漆最好用于点涂,以突出设计中的特定元素,如徽标或图像的一部分。 理论上,您也可以用它来为整幅图像涂膜,但您必须计算成本与替代品的比较。 对整个图像进行浸润涂布,尤其是在只有一个透明油墨通道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减慢印刷速度,另外还有油墨本身的成本。 有一些专用的泛喷涂机,通常使用网纹辊而不是昂贵的喷墨头。 您可能会发现,在上面贴一层透明薄膜既便宜又有效。

另一方面,只有使用喷墨头才能真正实现点涂层,并能增强精细度。 有些 UV 印刷机可以通过调整固化时间和方向来获得光泽效果,甚至是点状光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透明油墨会产生更明显的效果。

在 UV 打印机上使用透明油墨的另一个好处是,你还可以在多层透明油墨上进行打印和固化,以产生一种高度纹理效果,既能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又能为图形增添额外的触感。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产生盲文效果。 这种纹理印刷会减慢打印机的速度,但如果纹理效果突出,就可以根据所花费的时间收取相应的费用。

总之,从最近在柏林举办的 Fespa 全球展览会上得到的一个主要启示是,许多印刷服务供应商认为有必要扩大他们所能提供的应用和效果的范围。 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区别于竞争对手,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纯粹的价格竞争。 白色墨水,以及越来越多的透明墨水,提供了一种极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展示创意天赋和设计技巧,这有助于将话题从定价转向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