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ssan Cleary 分享了数码纺织品印花的成功如何取决于纺织品生产后整理的进步。自动化水平是提高本地化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因素。
数码纺织品印花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大部分进步都是围绕着实际印花,特别是油墨和可印花织物的范围。这催生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快速时尚,其基础是个性化和短期印花,特别是直接印在已生产的服装上。但是,要使数码印花成为纺织业的主流技术,它必须能够融入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链。
这反过来又需要在每个纺织品生产阶段实现一定的自动化。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在某些领域引入自动化。因此,有了高效的在线订购和支付系统。此外,还有相当不错的生产印花软件,可以轻松实现从订购到印花的自动化。这对直接成衣印刷非常有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空白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印刷只是最后的装饰阶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能看到材料装载的自动化,以及完成生产的大型烘干隧道。
然而,卷筒纸印刷机在印刷后工序方面存在瓶颈。但即使在这一环节,我们也看到一些自动化技术开始得到普及。大多数卷筒纸印刷机都配有某种形式的干燥或固化系统,这样就可以直接从印刷机将织物卷绕到收纸卷上。
下一步是从印好的卷筒纸上切割出图案,这可以通过数字切割台来完成。一些老牌供应商已经进入纺织品市场,并围绕其切割台调整了材料处理和软件。例如,Zund 公司提供纺织品切割交钥匙解决方案。该公司已开发出一系列材料处理系统,可将材料送至切割台,而不会使其受到拉力而导致织物拉伸。与之相匹配的是专为自动纺织品切割开发的软件,包括一个具有特定参数的不同材料数据库。Zund 的 MindCut Studio 软件包括将裁剪图案与织物相匹配的选项,可以处理重复的印花设计。它还可以对不同的部件进行颜色编码,以便在裁剪后更容易地对部件进行挑选和分类。更重要的是,Zund 采用开放式界面,可以与其他供应商的设备(如卷筒纸打印机)集成。
这个微型工厂将从 MS 纺织品打印机上打印下来的印花,通过切割台,直接进行缝纫。
©Nessan Cleary

因此,生产线上的裁剪台与输送系统、卷筒纸印刷机配合使用。这种设置意味着,印有图案的织物卷可以直接从打印机送入切割机。甚至还可以添加一个机器人系统来收集裁片,将废料由传送带倒入收集箱。
下一步是将部件分类并缝制成成品服装。目前,这仍然是一个主要靠手工操作的过程,需要一屋子的人拿着缝纫机。这是因为要想缝制出高质量的衣服,需要大量的灵活性,因为材料可能会在缝纫机内拉伸或错位。不过,也有一些缝纫机器人开始将这一领域自动化。
这些系统主要由机械臂组成,机械臂可以抓取布料并在缝纫机上移动。中央控制系统可以读取要生产的服装图案,并绘制机械臂完成该图案所需的动作。这必须与视觉系统和传感器配对,后者可用于引导机械臂,并能发现材料拉伸等问题,以及纠正任何错位。
该技术还不足以满足更专业的应用需求,如高质量的刺绣工作,但可以处理日常工作,如接缝和袖口。缝纫机器人尤其适用于窗帘和家具等相对简单的工作。目前,这些机器人系统通常是为特定客户制造的,其材料处理元件是根据这些客户的需求定制的。
因此,机器人缝纫系统的普及尚需时日,部分原因是其成本高昂,另一部分原因是每个新图案都需要大量编程。尽管如此,一些供应商正在开发更便宜的替代品。例如,Sewbo 公司使用一种水溶性制剂来使布料变硬,使机械臂更容易控制布料并将其通过现有的缝纫机。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司称,这消除了处理织物的大部分困难,并允许使用现成的工业机器人进行缝纫,从而降低了大部分成本。服装缝合后,可以用热水冲洗硬化剂。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成品折叠并装袋,现有的许多机器都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并通常与丝网印刷服装生产线配套使用。
显然,如果将所有这些工艺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建立起一条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能够在一端接收白布卷,根据需要印制设计,并在另一端生产成衣。这种端对端的生产方式已经存在于商业印刷的其他领域,特别是书籍印刷领域,其生产批量仅为一本。
这种自动化水平可以使全自动微型服装生产工厂更近一步。这反过来又可以实现高度本地化的生产,比起将货物运往世界各地,这是一种更可持续的方法。在某些市场,将图案印制在卷筒上,然后自动化生产 T 恤衫在当地销售,可能比在地球另一端购买和运输空白 T 恤衫更具成本效益。这将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使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品牌产品线更加个性化。
要了解包括纺织品印花和后整理在内的广泛领域的最新内容,请订阅 FESPA 的免费月刊《FESPA World》(有英文、西班牙文和德文版本)。